第(2/3)页 “示范甚么?我们示范的难道是工程本身吗?我们正在要‘示范’的,是当地人能从工程中获利,是他们不怕核弹,是他们愿意让我们用核弹来建设!” “只要多卡村的人能看到这一点,就足够了,至于工程什么时候能建起来,重要吗?” “还是拿拆迁来做例子,拆迁区的人在乎自己的邻居什么时候拆吗?他们在乎的只是邻居什么时候能拿到拆迁款啊!” 青皓恍然大悟地点点头,开口说道: “所以,我们只要把钱发到位,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.......你估计要多少钱?我得向上级汇报,评估一下资金压力。” “一分钱都不要。” 张甫摇头回答道。 “一分钱都不要,你怎么让他们看到利益?” 青皓皱眉问道。 “给政策。” “政策?” “是的。” 张甫点点头,解释道: “通天河项目是个大工程,其中涉及的交通、水运、清淤、基建、教育、甚至文化旅游等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和发展,其中任何一个领域的变动,都会给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带来重大变化。” “但是,这些变革是有主次顺序的,上万公里的通天河路线,不可能在每一个聚居区都能享有同样的资源。” “有些地区可能会依托河道基建发展旅游,有些地区可能会有泥沙、建材业发展,有些地区可能会优先启动农业----这都需要资源和政策。” “而没有资源没有政策的地方,就只有一条光秃秃的河道。” “你觉得,这两种情况下,居民所收获的利益会一样吗?” 青皓缓缓摇了摇头,这一刻,他无比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和张甫的差距。 他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,是那些带着恶意的评论人员口中典型的“小镇做题家”,虽然成绩一直很好,也凭借着努力的工作极大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,甚至参与到这个国家重点项目中,担任了举足轻重的职责。 但是,对于政策、对于宏观的理解,他依然先天不足。 如果不是张甫现在说出来,他根本没办法把政策上的利益和当前面临的困难联系起来----并不是他的智慧和经验不能支撑他进行这样的思考,纯粹是.......眼界的局限。 停顿了片刻后,他开口说道: “所以,我们要提供给沿线民众的是一个远期的期待,而只要在这些期待中稍作调整,就可以与我们配合,达成所谓‘示范’的目的,对吗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