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韩介和亲卫们动作划一地收刀入鞘,身子却仍然没动,在堂外一字排开,冷冷地盯着李岘,压抑的气氛仍然未减分毫。 李岘脸色铁青,藏在袍袖中的双手在微微颤抖。 随着亲卫们拔刀的举动,公堂之上的攻守形势已然易位了。 此刻李岘觉得自己更像犯人,而顾青,却莫名其妙成了审问犯人的官。 ………… 兴庆宫,花萼楼内。 今日李亨进兴庆宫向太上皇李隆基问安。 跟顾青和宋根生比起来,李隆基和李亨的父子情才更像塑料。 做给旁人看也好,求个心安也罢,李亨进兴庆宫问安反正不是因为孝心。李隆基曾经多年对东宫的打压和利用,早已将李亨心里的那点孝心消耗得干干净净。 若非大逆不道,李亨早就想让父皇提前位列仙班了。 然而为了对付权臣,保住李唐江山,这对塑料父子不得不组成了同盟,天大的仇怨先放在一边,组队将权臣扳倒再说。 花萼楼内有些清冷,李隆基裹着厚厚的皮氅,身前摆了两个炭盆,仍感到一阵阵的寒意渗进骨子里。 李亨显然好多了,相比李隆基老迈的身子,李亨无疑还算年轻,如果能扳倒权臣的话,他还有更美好的未来。 “父皇宫里若缺用度,不妨与朕说,朕会着人送来。”李亨坐在炭火边轻声道。 李隆基耷拉着眼皮,淡淡地嗯了一声,心中其实颇为酸楚。 何时开始,自己需要用度居然还要向别人索讨了?江山易主后,果真已是日薄西山,大不如前了。 李亨没注意李隆基的敏感心情,对他来说,李隆基如今只是一个象征而已,象征大唐皇室其实父慈子孝,用实际行动告诉天下人,不是每次皇位易主都要用刀剑来争夺,如今的皇室不就很和睦吗?太上皇活得好好的,就是有点冷。 “不出意外的话,李岘此刻应该正在京兆府审顾青了……”李亨脸上没有任何得意的表情,反而有些迷惑不解:“可是父皇,朕不明白的是,为何要借难民投毒一案牵连顾青?就算咱们黑白颠倒将此案的凶手锁定在顾青头上,对顾青来说也毫无用处,他手握重兵,岂惧区区投毒之罪?” 李隆基仍耷拉着眼皮,叹道:“你啊,还是太嫩了……” 李亨抿了抿唇,道:“儿臣愿听父皇教诲。” 见他改换了称呼,李隆基嘴角一扯,说不清是讥讽还是欣慰,终于睁开了眼睛。 李隆基的眼睛已经很浑浊了,脸上也布满了老人斑,像个时日无多的迟暮老人,再也见不到当年的一丝锋芒,可是他的人生智慧却隐藏在这片浑浊之中,大巧若拙的境界,没活到这把年纪的人无法体会。 “难民一案只是由头,只是一个制造话题的引子,明白吗?”李隆基含糊地道。 李亨迟疑道:“儿臣还是不甚明白。” 李隆基微笑道:“城外投毒的人是谁,你我心里都清楚,此事做得干净吗?” 李亨垂头道:“儿臣派李辅国做的,绝未留下任何把柄。” “好,投毒案事发了,顾青被牵连了,难民也被煽动了,长安城的百姓对顾青恐怕也议论纷纷,这就是咱们的目的,但不是唯一的目的,这些只是坏了顾青的名声,顾青并不在乎,我们还有一个目的,那就是借由难民投毒一案,将消息传出长安……” 李隆基语气更含糊,呼吸间带着一股老人的气息,像浓痰又像铁锈。 “难民失所挨饿,朝堂却君弱臣强,天子欲赈济难民,却被权臣所阻,权臣独自筹集粮食赈济难民,欲邀买人心,夺朝廷之声望以厚己,甚至不惜下毒残害难民,并将祸水东引,构陷天子于不义,不臣之心,昭然若揭……” 说了一番话后,李隆基已然有些气喘,喘息了一阵后才慢慢平复下来。 李亨睁大了眼睛,神情仍有些迷惑。 李隆基无奈地叹道:“欲行大事,当有正当之名义,此案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,让天下人知道顾青权势滔天,架空天子,已有不臣之相,天子受权臣欺辱之甚,李唐江山危如累卵……” 李亨目光闪动,道:“所以,难民案只是第一步,父皇应该还有下一步吧?” 李隆基缓缓道:“坐实了顾青不臣的名声,下一步便是调拨各地兵马进京勤王了……” “亨儿,在绝对的实力面前,我们这些小阴谋其实是上不得台面的,顾青有实力可以轻易碾压,我们做的这些只是在天下人面前突显出天子受欺的真相,然后……以举国之兵马对付安西军才是正道,这是无法调和,无法避免的结果,明白吗?” “师出必须有名,难民案便是顾青不臣的事实,天下人闻之,可执义而讨贼。” “回去后你便秘密下旨给各藩镇节度使,包括史思明……亨儿,成败在此一举,千万小心。” 第(3/3)页